招生入口
xinwendongtai2.jpg xinwendongtai3.jpg

校园新闻

“博物馆·大学校”, 透过文物看中国,宋庆龄学校成功举办“文物里的中国智慧——古人的'黑科技'”双语图文鉴赏活动

2025-05-19



传承中华文化、讲好中国故事是上海宋庆龄学校始终坚守的使命,多年来,学校通过跨学科课程项目与丰富的校园活动,将这一使命融入教育实践,不断滋养着校内近两千名中外师生的中华文化根脉。

2025年5月5日至16日,上海宋庆龄学校与上海博物馆联合推出的“文物里的中国智慧——古人的'黑科技'”中英双语图文鉴赏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。文物为媒,鉴赏为介,透过文物看中国,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与中国人民的智慧故事在代际对话中焕发新声。

▲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致辞

▲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容致辞

▲上海博物馆向宋庆龄学校赠送《博物之美—探秘中华文化》系列丛书



“跨学科”融合

通过文化研习触碰历史脉搏

“博物馆课程”是我校跨学科实践和课程创新的重要板块,语文、历史、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,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活用课堂知识,在真实场景中解码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密码。此前,学生们曾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工艺美术馆、秦始皇陵博物馆等场馆,对话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,在“假如文物会说话”的项目汇报中,孩子们通过制作文物卡片、研读关联历史与故事,用戏剧演绎文物的一生等方式,让沉默的展品“开口”诉说家国情怀。

文物里的中国智慧

博物馆课程


本次活动中,精美的图文展示与有趣的动手项目,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。专家讲座、知识问答、印模体验、AI互动等,从课本到实践,从感性共情到理性认知,孩子们以有知识与新学感悟相碰撞,近距离触摸到文物的温度,也以多元方式诠释“中国故事”的深度与广度。

▲“小小修复师”体验

▲青铜牺尊“印模法”

▲AI互动拍照体验

▲学习单集章



“小先生”接力

用孩子的讲述传递文明回响

如何让文物背后的智慧跨越千年,走进孩子心中?我校“小先生”志愿导览给出了答案。一群来自上海、中国香港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美国的高中学生参加了上博指导老师带来的专业鉴赏导览培训。之后,这些“小先生”转身成为导览员,用同龄人的视角为低年级的学弟学妹解读青铜器的铸造密码、瓷器的纹饰寓意等。国际化与跨文化的独特视野与理解力,增强了这些学生对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豪,从文物背景到讲解技巧,从互动礼仪到故事表达,每一步都凝聚着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匠心。

小先生讲解





文化传承脚步不止

中国故事生生不息

▲为“小先生”们颁发证书

文物无声,少年有心。当孩子们从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,当“小先生”牵起学弟学妹们的手,我们用行动证明:讲好中国故事,需要专业与情怀,更需要代际的接力与创新的表达。鉴赏活动落下帷幕,文化传承的种子,已在年轻一代心中悄然生根。未来,这些少年或将站在更大的世界舞台上守护历史遗产,传播中华优秀文化——因为他们早已明白,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故事的一个缩影,而他们的声音,正是让五千年优秀中华故事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


【END】


文字丨王生安

摄影丨张玉佳、赵逸湄

审核丨童晓虹